紫外線是電磁波譜中波長從200nm到400nm輻射的總稱,根據波長分為:短波紫外線(UVC,波長在200~280nm之間)、中波紫外線(UVB,波長在280~320nm之間)和長波紫外線(UVA,波長在320~400nm之間)。
紫外線穿透人體皮膚的深度與波長密切相關。短波紫外線大部分被皮膚角質層反射和吸收,僅小部分穿透到棘細胞層。中波紫外線大部分被皮膚表皮吸收,小部分可達真皮乳頭層。長波紫外線小部分被表皮吸收、大部分可透入真皮,最深可達真皮中部。
紫外線可以用來治療皮膚病,其波長的選擇對于皮膚病的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臨床應用最廣泛的是中波紫外線(UVB),它是紫外線生物學活性中最活躍的部分。紫外線在被皮膚吸收后,引起多種生物效應。主要有:
(1)形成維生素D。紫外線作用皮膚上的7-脫氧膽固醇,形成維生素D3。
(2)促進皮膚黑素形成。在紫外線作用下,表皮單位面積的黑素細胞體積增大,酪氨酸酶的活性加強,合成的黑素增多,從而使皮膚變黑。
(3)增強皮膚的屏障功能。紫外線照射可使皮膚角質層增厚,加強皮膚對外來損害的抵抗力,減少病原體、抗原以及各種有害物質滲入體內。
(4)影響免疫功能。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①抑制免疫反應。紫外線照射可抑制局部皮膚接觸過敏反應,使接觸過敏原引起的變態反應減弱,甚至不發生。②誘導免疫活性物質的釋放。紫外線照射可使角質形成細胞形成多種白介素和腫瘤壞死因子-α等而參與免疫細胞的激活、分化和繁殖,在調節炎癥反應和變態反應中發揮作用。
(5)引起皮膚紅斑反應。
根據紫外線被皮膚吸收后引起的多種生物效應,可以治療多種皮膚疾病,如:銀屑病、白癜風、異位性皮炎、濕疹、蕁麻疹、斑禿、凍瘡、帶狀皰疹、毛囊炎、玫瑰糠疹、副銀屑病、脂溢性皮炎、神經性皮炎、花斑癬、皮膚慢性潰瘍、泛發性扁平苔蘚、蕈樣肉芽腫、掌跖膿皰病、接觸性皮炎、苔蘚樣糠疹等。
研究發現310nm 左右的中波紫外線對皮膚病的治療效果最佳,不良反應發生率低,疾病緩解時間長。我院皮膚科采用德國純進口的Waldmann光電治療設備,發射波長311~312nm 的窄譜UVB,是當今世界紫外線光波治療的最高水平。經國內外許多大型醫療單位臨床驗證:療效穩定、安全、可靠,在全世界都獲得很好的治療評價。截止2009年底,我科紫外線光療12000余人次,都獲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