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由于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而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質和繼發的維生素、水、電解質代射紊亂,早期無癥狀,發展到癥狀期,典型癥狀可概括為“三多一少”:多尿、多飲、多食、體重減輕,嚴重時發生酮癥酸中毒或高滲昏迷。在病程中常并發心臟、血管、腎臟、眼、神經系統疾病及感染,是危害人體健康較嚴重的、最常見的一種內分泌代謝疾病。此病不但見于少年、青年和中年、更多見于老年,而老年人癥狀常不明顯,應定期檢查尿糖、血糖(半年或一年檢查一次)。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過多的營養物質攝入、體力活動的減少、工作壓力的增加,使糖尿病的發病人數越來越多,且糖尿病為慢性終身性疾病,一旦患上將逐漸發展并伴隨一生,這就要求患者具備與糖尿病終身相伴的知識與能力。江原醫院內分泌科周雪娟護士長提醒說糖尿病是一種可影響全身的疾病,僅僅控制好血糖是不夠的,其治療目標是控制好血糖、血脂、血壓和讓病人有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和延緩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采取藥物、血糖監測、飲食控制、運動及健康教育綜合治療手段,因此,糖尿病患者的居家自我管理尤為重要。在多年的糖尿病專科工作中,周護士長總結出一套患者家庭護理要點如下:
1.藥物治療:發現“三多一少”癥狀時,應及時到醫院就醫,明確診斷。已確診為糖尿病時,要嚴格按照醫囑進行藥物治療,不要隨意停藥或增減藥量,養成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的習慣,了解低血糖發生時的癥狀與處理,適時自救。治療過程中出現不適及時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調節降糖藥量。
2.血糖監測:血糖監測的重要性在于可以調整藥物治療、避免發生并發癥;隨時把握血糖水平,及時發現病情變化;指導合理的飲食、運動。一般時間段推薦:空腹血糖的監測、每餐前的血糖監測、每餐后的2小時的血糖監測、晚間或臨睡前的血糖監測、必要時加測臨晨1-3時的血糖、其他特殊時間血糖。
3.調整生活規律:糖尿病屬慢性病,生活規律非常重要,在身體情況允許的情況下,按時起居,有利于糖代謝。每周按時測量體重,作為計算飲食和觀察療效的依據。
4.合理飲食調配:少進甜食、根莖類蔬菜如:土豆、白薯、山藥,要適當限制水果。應增進粗纖維的食物及蔬菜如:糙米、玉米、豆類、綠葉蔬菜、白菜、綠豆芽、黃瓜、芹菜、西紅柿、冬瓜、黃瓜等;多食用精蛋白如:瘦肉、蛋、奶、魚類;選用植物油,少進動物內臟類食物等。一天中進食次數和主食量,可根據病情、活動量和用降糖藥物情況來調整。主食控制:休息者一日200-250克;輕勞動者為250-300克;中等體力勞動者為300-400克。病情輕者,每日3餐,主食分配量為1:2:2的比例;血糖控制不好,可將每日主食分為4-6次進餐;若用胰島素治療時,可在兩餐之間及睡前加餐。加餐量從三餐主食中減下1/3量。加餐可吃面包、雞蛋、豆腐干、花生米等,以防止發生低血糖。
5.堅持適當的活動:適當規律的活動是治療糖尿病的一種重要手段,可采取多種活動方式,如散步,做健美操,打太極拳,跳老年迪斯科舞、打乒乓球、游泳、跑步。可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愛好,選擇活動方式,要持之以恒。活動時間選餐后1一1.5小時開始,是降血糖的最佳時間。老年肥胖病人早起床后可輕度活動。注射胰島素的老年人,應避開高峰時間進行活動,以免發生低血糖。
6.保護皮膚:首先要注意個人衛生,一般情況下每周要洗澡,換衣褲l一2次。保持皮膚清潔,尤其是要保持外陰部清潔,每天清洗會陰部,防止發生泌尿系感染;要特別注意保護雙腳,避免穿緊襪子和硬底鞋,以免發生足部潰瘍進而發展成壞疽,糖尿病可以引起截肢,在糖尿病住院患者中12.4%是因為糖尿病足,保護方法如下:
(1)每日檢查足部皮膚顏色,有無水皰、破損,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2)用溫水洗腳(切忌過熱),當下肢感覺減退時,可用手背或前臂皮膚測試水溫,用毛巾小心擦干腳趾,做足部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不要用頻譜儀做足部治療,以免燙傷。
(3)保持鞋襪清潔,大小合適,以寬松柔軟為宜,切勿穿硬底鞋及涼鞋。
(4)修剪指(趾)甲切忌太短,自己不要修剪雞眼與胼胝,不要隨意摘肉刺或撕翹皮以免造成感染。
(5)一旦足部有小傷口或感染及時到醫院處理。
7.牙齒護理:用軟毛牙刷刷牙,每日2次,每月更換牙刷。餐后要漱口,最好用淡鹽水漱口可抑制口腔細菌生長。定期做口腔檢查,如有牙齦出血、腫脹、膿液,及時看牙科醫生。
8.患病期間護理:患病(如感冒、腹瀉等)會使機體處于一種應激狀態,導致血糖升高,極易導致糖尿病急性并發癥如酮癥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等,重者危及生命。當糖尿病患者居家患病時,一定要有及時就醫意識,在醫生指導下調節血糖。
9.糖尿病與旅行:外出旅行更需關注自己身體情況,避免病情加重。帶上糖尿病治療卡,注明姓名、聯系方式、目前用藥,帶上足夠的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勿托運,隨身攜帶點心和處理低血糖的食品,常規檢查血糖。量力而行,防止過度疲勞,盡量定時、定量就餐,按時、按量用藥,及時足量飲水,要熟悉應付意外及自救的方法。